【IT商业新闻网】(记者 立方)目前,全球无线设备厂商的眼光和争夺的焦点都聚焦在:中国、欧洲、北美和印度这四大市场。
华为的表现屈指可数:去年,华为无线在中国市场成为无线增量市场第一;在欧洲,华为为挪威首都奥斯陆TeliaSonera部署的全球首个LTE商用网络让它成为全球LTE的翘楚;在印度,华为的GSM产品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倘若把偌大的全球市场比做围棋棋盘的话,华为已经在边角地带围成了不小的实空。但是,棋盘中央还有一块“孤子”,那就是让华为总裁任正非念念不忘的北美市场。
准确来说,这个“北美”其实就是美国市场:华为迄今还未获得主宰美国市场的四大移动运营商的任何一份合同。
根据华为公布的2009年年报,已经与其达成合作的全球前50大运营商已经从2008年的36家增加到了2009年底的45家,在尚未达成合作的运营商之中,独独就是缺了美国这四家运营商:Verizon无线、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Sprint和德国电信(T-Mobile)美国公司。
任正非一直认为“得北美者才能得天下”,华为也因此一直从未掩饰过对进军美国市场的野心,尽管这条路屡屡受挫: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诺西将斥资12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设备业务,交易接近尾声,摩托罗拉可能近日内将正式对外宣布收购结果。
而此前,分析认为华为为最可能的潜在买家,收购摩托罗拉能补充华为北美战略的美国市场缺口,能够帮助其在美国市场上打开局面,华为方面也为收购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如聘请一批美国资深专家为公司顾问为其游说等。但是从结果来看,华为与摩托罗拉的谈判显然遇冷,在其进军美国市场原本就不平坦的路上,又多出一个遗憾。
其实早在2001年,华为就对北美市场跃跃欲试了。当时的华为曾经刊登了一个极具攻击性的广告,上面是华为的产品,广告词是“他们唯一的不同是价格”,而后面的背景是旧金山金门大桥,这也是思科公司的标志。华为很快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003年1月,思科以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为名起诉华为。这场历时一年半的官司虽然使得华为名声大噪,但是也迫使立足未稳的华为将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撤出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2006年2月华为与北电高调建立合资公司,业界曾经预言华为的北美市场攻势即将展开,但是稍后的6月,北电即宣布停止合作,华为北美作战计划再次搁浅。
之后,最大的举动莫过于2008年联合贝恩资本直接收购3Com,然而此项提议最终被美国政府以安全因素为由而终止。
“北美是一个统一的市场,有价值的大客户只有那么几家规模超大的运营商,他们对供应商的选择非常苛刻,认证体系也不同于欧洲,此外,北美地区贸易保护情绪较为严重,不愿意从其他地区采购高端的通讯设备,华为想要打进这个市场还需要耐心等待相当长一段时间”分析人士认为:“同时,华为还需面对来自美国政府的审查,特别是对华为政治或者军方背景的猜测。”
继政府原因导致3Com公司收购计划失败之后,华为又与几次大好的机会失之交臂:2006年底,华为一度入围美国第四大运营商T-Mobile美国公司的WCDMA设备采购,该合同金额达到27.5亿美元,但最终败给了爱立信和诺西;2009年初,华为再次入围美国最大的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的 LTE供应商名单,但最终结果是爱立信和阿尔卡特朗讯胜出。
爱立信是老牌的WCDMA和LTE厂商,赢得标的无可厚非。但仅从影响力和产品性价比上来说,华为相比诺西和阿尔卡特朗讯,绝对有稳操胜券的把握,之所以一再的失利,业内人士分析,这仍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为员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说,华为的落选主要是因为北美这个市场“太封闭”。
华为高级副总裁Charlie Chen接受外媒采访时曾表示,他们已注意到美国政府对华为表现出来的担忧,他们会努力消除这种忧虑。
目前,华为已聘请前布什政府高官约翰•贝林格(John Bellinger)为公司顾问。贝林格曾为美国国务院首席律师,并在布什政府任期内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华为针对美国市场的近第二项重大举措:4月份,华为已经聘请美国网络安全评估公司Electronic Warfare Associates(EWA)协助其游说美国政府。
华为试图通过与美国国防和情报部门的谈判,希望能消除美国政府对华为所谓军方背景的担忧,但就近日收购摩托罗拉计划告吹来看,此项举措收效甚微。
也有人把华为迟迟难进入美国市场的归咎于中美之间的政治上的原因,伯恩斯坦(Bernstein)的分析师皮埃尔•费拉居(Pierre Ferragu)表示,未来两三年内,华为不太可能在美国市场取得重大进展,部分原因在于谷歌黑客攻击事件之后的中美关系状况。